哪些条件可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?
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、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,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,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,造成弯腰活动障碍,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、心血管、肾等多个脏器的损害。
强直性脊柱炎常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起病,40岁以后发病者非常少见。当您在医院里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时,您心里或许还有疑问,那么现在向您介绍一下具备哪些条件可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。 条件如下:
(1) 腰背疼痛、晨僵至少持续3个月,运动时缓解,休息时无改善;
(2) 腰椎前屈、后伸、侧弯3个方向活动受限;
(3) 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胸廓周径,呼气与吸气活动度差值小于2.5厘米; 骶髂关节的特异性放射学(如X线)改变。
强直性脊柱炎国际通用诊断标准
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,一般都使用国际通用的纽约标准。198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为:
(1)症状 以两侧骶髂关节、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。
(2)体征 早、中期患者脊柱活动不同程度受限,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性驼背固定,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。
(3)实验室检查 血沉多增快,类风湿因子阴性,HLA-B27阳性。
(4)X线检查 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典型改变。
但国内外多数专家认为,为便于国际交流,主张采用国际标准。
强直性脊柱炎X线分期
强直性脊柱炎的分期,目前是以X线检查骶髂关节为主要分期依据,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X线片分期标准如下:
早期:骶髂关节间隙模糊,并稍致密,关节间隙增宽。
中期:关节间隙狭窄,关节边缘增生与侵蚀交错,呈锯齿状,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,最宽可达3厘米。
晚期:关节间隙消失,骨致密带消失,骨小梁通过,已呈骨性强直。
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
1、 血沉
2、 HLA-B27
3、 C反应蛋白
4、 类风湿因子
5、 免疫球蛋白
6、 骨盆X线片诊断
强直性脊柱炎又名类风湿性脊柱炎、畸形性脊柱炎、类风湿中心型等,现都称AS。AS的特点为腰、颈、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,髋关节常常受累,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。该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,故与Reiter综合征、牛皮癣关节炎、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。在临床上,强直性脊柱炎需同类风湿关节炎、骨关节炎、急性或慢性腰肌劳损、椎间盘突出症等鉴别。
那么,强直性脊拄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区别呢?
l、强直性脊枝炎多见于10~20岁发病,高峰在20~30岁,而类风湿关节炎可见于各年龄组,高峰在30~50岁。强直性脊柱炎男性多见,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女性远多于男性。
2、强直性脊柱炎随种族而异,而类风湿关节炎呈世界性分布。前者有明显的家族史,而后者则不很显著。
3、强直性脊柱炎几乎全部有骶髂关节炎,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。前者可影响全脊柱,一般由腰椎上行发展,而后者一般只影响颈椎。
4、强直性脊柱炎无类风湿结节,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可见到。前者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,而后者一般不引起临床上可查出的心脏瓣膜病。
5、强直性脊柱炎常为少关节炎,非对称性,下肢关节受侵多于上肢关节,大关节受累多于小关节。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多关节炎,受侵关节呈对称性,大小关节皆可受累,侵及上肢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、掌指关节、腕关节较侵及下肢关节多见;强直性脊柱炎多影响髋关节,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很少如此。强直性脊柱炎很少侵及颞颌关节,类风湿关节炎有半数以上侵及。
6、两病的治疗对药物反应